中心一直注重示范效应,积极承担培训和培养任务,联合行业企业共建实验践习基地,自成立以来在专业建设、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成效。
在专业建设方面,三个专业获批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点。产业学院多次召开研讨会,探讨建设和发展重点。
在资源共享方面,建立教学资源库,整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验设计等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2024年中心建设案例库,目前已有15门企业课程资源库,300项真实案例库,融入开放式、互动式教学。同年5月,中心向临港管委会报送了8项产教融合案例。
在校企合作方面,积极与企业开展培训、实践基地、学生考证等合作。与北京软通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达成能容纳100名学生实习实训的实习项目。我院成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首批合作院校并得到资助。中心覆盖的专业的学生,每年至少70%的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在社会服务方面,本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中心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培训和科普文化活动40余项,起到了宣传学校和中心的作用,服务社会的功能。2023年,中心承办了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化工作处、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大数据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人才评价中心联合指导的“临港新片区首届高校网络安全技能大赛”。科研创新团队已完成《智能视觉工业现场应用示范》等项目,并顺利结题,项目配套的实验室建设智能视觉服务平台一期已建成,该原型系统可为同类智能视觉算法开发测试提供必要的数据采集和结果验证,技术成果还可用于电力、河道、海岸、绿化等领域的视觉监控服务。
2022年和2023年暑期,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支持,中心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夏令营 “经典科创”,通过小班形式教学,提升科学素养与工程思维能力,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中心作为职业技能评价考点,培训学生达5000人次,同时作为社会考试(会计初中级、司法等)的考点,提供超10000人次的考试。